• 书记信箱
  • 院长信箱
  • 首页
    1. 学校首页
    2.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学院领导
    3. 机构设置
    4. 规章制度
    5.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1. 制度汇编
    2. 理论学习
    3. 党员发展
    4. 支部动态
  • 师资队伍
    1. 教师名录
    2. 博士名录
    3. 教师风采
  • 人才培养
    1. 本科生教育
    2.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1. 科研平台
    2. 科研项目
    3. 科研成果
    4. 学术交流
    5. 社会服务
  • 团学工作
    1. 团学机构
    2. 团学动态
    3. 资助工作
    4. 学子风采
  • 招生就业
    1. 研究生招生
    2. 本科生招生
    3. 就业服务
  • 校友工作
    1. 优秀校友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正文

皖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作者:资源环境2022    时间:2022-09-21     浏览:

皖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目前拥有固定人员4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博士36人,在读博士4人,实验室管理及技术人员6人,教师平均年龄38周岁,是一支老中青结合、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队伍。现有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曾宪梓全国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近5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SCI一区/二区收录论文10余篇,ESI全球工程学领域TOP1%高被引论文1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实验室教师积极主动响应区域社会发展需求,承接社会服务项目100余项,项目经费1000余万元。

实验室主要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由环境类、计算机类和化工类等学科交叉融合组成,目前形成了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水体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效应,化工环保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水体污染分类防控与生态修复和水环境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应用。

各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水体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效应

本方向以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和环境生态学等学科为基础,解析水体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及来源,研究其迁移转化和降解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以及对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涉及水体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路径、皖江流域水体污染物在多介质中的循环过程、典型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微观致毒机理等方面。通过对流域水体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归趋、毒理效应机理及生态风险研究,为皖江流域水体污染物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化工环保新材料研发与应用

本方向以化学工程技术、材料化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环境、化工和材料跨学科研究和创新,开发化工环保新材料,并推动其在化工生产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围绕化工生产和排放过程中产生的环保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纳米催化新材料、化工吸附材料以及绿色化工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与应用等。

(3)水体污染分类防控与生态修复

本方向以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水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为研究对象,结合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污染修复技术,针对性开展石油类污染水环境防控与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环境防控与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污染治理与修复、新型污染物水环境防控与生态修复等特色研究,以期实现对皖江流域水环境宝贵资源的有效保护。

(4)水环境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应用

本方向以本地化工业为具体应用场景,研究对流域水体污染源、水环境质量等信息进行感知、处理、管理方法和智能决策分析技术。重点研究基于新兴的大数据处理平台Hadoop、Spark的多GPU实现大规模水环境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处理技术,以及通过对海量水环境大数据进行建模与分析,为皖江流域环境监控和环境保护等提供智能决策服务。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集贤北路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