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理论与实践融合,培育具有工程思维的新一代环保人才,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于2024年3月10日至16日组织2023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集中见习活动。本次见习由环境科学教研室主任李明统筹协调,安乐生、李娟、刘鹏、万安等教师带队,联动国能神皖安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海螺水泥、克林泰迩再生资源科技等10家企事业单位,覆盖工业污染治理、固废资源化、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监测四大方向,通过“现场观摩-动手实践-数据分析”闭环学习,夯实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在国能神皖安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学生深入脱硫塔与SCR脱硝装置作业区,实通过时追踪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见证了国家标准的治理效率。
参访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时,学生近距离观察到在1200℃高温下,重金属污染物被固化于熟料晶格的全部过程。在工程师的同步演示下,学生学习了生料磨预分解工艺的能耗控制策略,并了解了相关设备的运行参数。
学生在克林泰迩再生资源科技公司深入学习了废弃轮胎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技术,亲眼见到废弃轮胎再生成高质量炭黑的全过程。
在集贤关矿山修复区现场,带队老师结合阶梯式护坡工程,详解客土喷播技术的基质配比与植被成活率提升策略。石塘湖生态湿地实践中,学生学习多参数水质仪检测氨氮、总磷指标,探讨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染物去除率的关联模型。
在安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的演示下,学生们充分了解了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监测的全过程,熟悉了水体、大气、固废、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指标及技术。

在我校龙山校区,带队老师带领同学进行了水生、陆生生物的实地调查与科普实践。同学们在校园内记录植物种类、盖度、生长状态;调查兽类活动痕迹;观察鸟类种类、分布;利用水生生物评估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从多角度充分了解生物多样性调查的重要价值。
通过为期一周的高强度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在线监测、生态护坡施工、污水厂智能运维、生态调查等核心技术环节的操作要点,更深刻体会到环保技术的系统性与场景适配性。环境科学教研室李明主任指出“此次见习首次实现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三专业交叉实践,学生在矿山修复、人工湿地修复、污水厂智能加药系统调试中展现出跨学科思维优势。”见习结束后有同学感慨道:“当课本里的‘活性污泥法’变成眼前翻涌的生物泡沫,当矿山修复图纸上的等高线化作层层绿意,当身边不起眼的蜉蝣向我诉说自然与人类的和谐。我才真正读懂环境工程师的使命——用技术缝合自然与文明的裂痕。”此次见习为后续课程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也为校企协同育人和科普研学模式的创新积累了实践经验。(撰稿:李娟 万安 摄影:刘鹏 安乐生 李明 李娟 审核:李明 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