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资源环境学院学子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用青春的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知识服务家乡发展。
整理日常资料、组织文化沙龙、走访家家户户……寒假伊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2024级(3)班陈悦便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黎场乡黎场村委会报名参与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她主要协助村委会组织了一系列文化交流与教育活动,并通过一次全面的乡村调查,深入了解当地乡村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在活动中,陈悦走访了当地的学校、企业和农户,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陈悦在实践感悟中分享道:“这段经历让我褪去了书斋里的理想主义,学会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资金与技术,更需要一代代人带着温度与智慧,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初心种在春风里。”她表示,未来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继续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光发热,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2024级(3)班牛佳玲报名参加了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团委组织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负责协助老年人深入理解土地二轮延包政策。作为政策讲解的重要成员,牛佳玲巧妙地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与政策内容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年人答疑解惑,确保了政策宣传的有效性。
“我以‘土地延包,如同为家园的绿色根基再添一份坚实保障’为引子,将政策转化为乡亲们熟悉的乡土语言,让政策的温度与深度在交流中传递。”牛佳玲表示,此次实践让她深刻体会到专业知识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未来将继续秉持“知行并进、学以致用”的信念,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情感的深度交融,更是一次青年学子自我成长与价值实现的宝贵历程。相信在更多青年学子努力下,乡村振兴的种子将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撰稿:陈悦 牛佳玲 夏新 审核:黄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