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2025年6月30日,红太阳志愿者服务团“流光溢彩,向阳而生”主题活动在南水回族社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太阳志愿者服务团(指导老师:魏强)与依泽小学等联合开展,作为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旨在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加深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向小朋友们推广普通话,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
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活动现场,依泽小学王佳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介绍,依泽小学张国钰校长致辞表达对“依循自然,泽润清源”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殷切期望和对魏强老师及志愿者们的感谢。随后,魏强老师发言,强调民族共同体与“推普”活动的重要意义。最后,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2024级(2)班胡恩泽同学详细讲解,本次三下乡活动正式启动。

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栾宁以甲骨文"光"字的字形解析作为课程导入,通过具象化的文字溯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以"自然界中的光现象"为切入点提问,引导学生列举阳光、闪电、极光等自然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由具象的自然光学现象引申至抽象的心灵之光与科学之光概念,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引导。主讲教师围绕物理学领域光的色散原理展开理论讲解,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参与课程的学生系统阐释了该知识点。理论授课结束后,教师为每位学生分发三棱镜,并组织开展光的色散实验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每位学生均成功观察到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七色光谱的色散现象。王钰涵小朋友不禁感叹:“光的色散真的好神奇啊,我又多学到一个知识。”
此外,为有效推进普通话教学,教师采用示范教学法,在教学文本中规范标注拼音,针对性纠正学生方言发音问题。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实现知识学习与语言能力提升的双重教学目标。通过标准的发音示范、拼音知识讲解,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进行朗读练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互动频繁,学习氛围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推广普通话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纽带,打破语言隔阂,促进各民族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最后主讲人总结道:“普通话作为民族交流的纽带,不仅方便日常沟通,更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撰稿:张雪 供图:宋倩 张子涵 审核:黄建平)